【畢打街閒人】亂世下讀書進修自己?|渾水
上星期《蘋果》財經版做了一個專題,是關於疫症下進修的尷尬處境。香港人比較喜歡讀mba, emba或其他商科碩士,大家心裡明白課程內容從不是重點,要學的話網上MOOC都可以學到,最重點是人脈關係,即你的同學和你的校友圈。
疫症下網上要用到Zoom,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見面,那些人脈關係就無法有效建立了,但偏偏學費又極貴,這就是現在讀商科碩士的尷尬。現在港大和中大的emba和emba課程收費約40至70萬左右,唯獨科大的emba極貴,過一球。
若論識人性價比,有哪些大學課程會強得過十多年前的長江商學院?當時埋堆的人是跟馬雲做同學,打交道,現在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了。靠讀學位識人不是一個好的投資,打工的,做艇仔的,都係想找一個好老闆,泊個好碼頭。現在讀學位的都係識打工仔,充其量都是高級打工仔而已,跟以前的性價比不能同日而語。也好比世代之爭,五十歲的人都要等七十歲的人退出崗位,那二、三十歲又點會有位上?讀書也許會識到老闆,有一些老闆偏好文史哲,但他們大隱隱於市,你會識到有錢人,但未必可以判斷到出來。
如果讀一個學位要過一球,那不如把這筆錢用去投資某些會所會藉,至少出入都是富豪,識人何難,厚著面皮就可以了。何況花錢享用會藉,自己也享用了玩樂價值。我以前都會去富豪飯堂識人,感覺比起加入商會、讀學位高效得多了,只是現在此路不通了。富豪飯堂都不住了,見到褔臨門都要出SMS和food panda拉客,真是無盡唏噓。
可能大家會覺得在亂世下講讀書很離地,不過近期我思考得讀多個學位,睇多幾本想睇嘅書,同埋學下語文之類。這幾年我盡量維持閱讀習慣,也有讀一些學位進修自己。
大環境我冇辦法改變,可以改變嘅只有自己嘅心態。
古希臘時代有一班哲學家經歷打仗,例如伯羅奔尼撒戰役或者波希戰役,依然努力喺廣場學習,同人地互相切磋辯論。以前我唔明白點解出面嘅世界打生打死,入面啲人仲可以得閒都研究什麼物質由咩組成,人有冇靈魂,乜嘢嘢係良善......之類。聞說數學家阿基米德係兵臨城下嘅時候,依然計緊數寫緊公式,甚至乎叫士兵遲啲先殺佢,因為仲有條公式未寫完。
以前我唔明呢啲痴線佬諗緊乜嘢,而家可能明少少。我冇辦法學到先賢嘅智慧,但係盡量可以模仿下班痴線佬嘅從容不迫。即使現實點講,要移民他國,多一點硬知識硬技能,多學一種語言,對自己都是有益無害。
逢一、三、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,另設特別環節:每週解答觀眾問題、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:https://prime.fortuneinsight.com/web/muddydirtywater
Patreon: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muddywaterfinance